听新闻
放大镜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春天
2020-01-31 07:35:00  来源:检察日报

  水门事件虽是反面事件,却是美国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星光时刻”,从此美国的法学院对这门课空前重视。在我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是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真正星光时刻”。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为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教育部就法治人才的德育工作,出台了系列举措。

  首先,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列为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程。2018年初,教育部发布实施《法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列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之一,要求所有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必须面向法学专业学生开设。

  其次,启动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版。2018年10月,教育部会同中央政法委联合印发《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8项改革任务,首要任务即为“厚德育,铸就法治人才之魂”,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要加大学生法律职业伦理培养力度,面向全体法学专业学生开设“法律职业伦理”必修课,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三,全面推进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建设。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只有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体系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才能将知识和技能传授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不断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政治认知和道德素养,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对于法律职业伦理,以往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将其视为抽象、空洞的所谓“正义”等观念,另一种是认为它只是调整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认为职业伦理就是“职业行为规则”“职业行为法”。实际上,上述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法律职业者是一个拥有共同专业的法律知识结构、独特法律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社会正义感和公正信仰的整体。职业行为规范要行之有效,需要法律人树立牢固的职业伦理意识,即法律职业者运用职业伦理规则处理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法律职业所应有的根植于灵魂深处的神圣感、敬畏感和责任感。职业伦理具有某些哲学意味,尽管也具有规则的含义。职业行为规

  则是职业伦理的载体,而将职业伦理与行为规则加以区分的意义在于:职业伦理要行之有效,就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套规制法律人的法律条文,而是同时要将其视为尊重并切实履行的职业理想与追求。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要恪守职业良知。政法机关的职业良知,最重要的就是执法为民。职业良知来源于职业道德,要把强化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缺乏职业理想的指引,职业行为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职业理想与职业行为规则的关系就像卫星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的关系——如果卫星导航信号弱,司机便难以使用电子地图。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编辑: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