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政法英模 | 王爱东:奋斗的一生
2021-09-07 10:42:00  来源:宿迁市检察院

  命运面前,人到底是渺小还是强大,这是一个选择题。他的活法是一个人的人生中不常见的答案,一条少有人可以复制的路。8年军旅生涯, 28年的检察官身份,他多次立功授奖,反腐倡廉二等功,五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全市十佳检察官、先进工作者。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他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检察官。但因积劳成疾,他提前病退。不过病退后的他没有像医生建议的那样“看看花,散散步,让生活慢下来”。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江苏好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最美基层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他反而拥有了更多的“头衔”。不同的身份,共同构成了他——王爱东。这份罕见的人生样本看上去是那么不真实,但是每一位了解他的人又清楚的知道,身份和荣誉的背后,是一位老检察官一生的奉献。如今快70岁的他,这一生都在奋斗,从没停下来。

  在退休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和当检察官的时候一样,每天都在奋斗。声音响亮,满脸神采奕奕,他的身上永远闪出一种炽烈的热情和滚滚生命力。是什么支撑了他?王爱东说:我曾经是一名人民检察官,一辈子都要践行检察官的精神,从守护公平正义到守护生命,为人民服务是我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拼命的检察官

  1982年,八年军旅生涯结束后,王爱东转业到了原宿迁县检察院。在检察官这条路上,王爱东给自己定了个原则——拼命。“‘拼命’不是不珍惜生命。”王爱东解释,作为转业干部,不是科班出身,法律基础比较差,对检察业务也不熟悉,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检察官,就要笨鸟先飞。王爱东爱跟老检察官出门办案,趁着记录的空隙,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偷师学艺”,看别人是怎么讯问的,怎么阅卷的。他说, 穿上检察制服,自己的最高梦想就是侦破案件,心中也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心一意学习,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要是一个人不能改掉坏习惯,那他就毫无价值。王爱东把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句话贴在墙上。自费购买法律书籍,加班加点恶补法律知识,凡是与法律相关,与办案需要的书籍,每一本他都如饥似渴。在28年检察官的生涯中,千里追捕路上有他的身影,反贪办案中他曾立功,先后攻破了多起重大疑难案件。在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他为了不暴露身份,与嫌疑人周旋许久,足迹遍布省内外,甚至在外地被当地派出所被当成是嫌疑人抓获。直到带着手铐被带进派出所的那一刻,他都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在任务完成、真相大白之后,他说,“我一心只想着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吃点苦受点累又算什么呢?”案件办的越多,他的思考也越多。他认为,既然我发现了我们办案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那么就要说出来,然后改掉。刚开始他和同事们积极探讨,后来就开始自己写调研文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一篇文章手稿被《人民检察》的一位记者看到。记者把手稿带走后,半个月后文章就发表了。从此以后,他仿佛打开了任通二脉,最多的一年,他发表了8篇调研文章。当年的检察院,只有一排平房,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卷宗堆得满屋都是,人给卷宗腾地方。全院就两辆自行车,外出取证全靠那两辆28大杠,遇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他就把衣服脱下来包着卷宗推着车子走,让自己淋着也不能让卷宗湿了。王爱东自工作起每年都为“母亲工程”捐款、资助贫困儿童失学、帮助空巢的孤寡老人。而直到2001年宿迁市红十字会颁发的一份荣誉证书寄到检察院,人们才知道他一直在默默地做着无名英雄。2005年2月底,一面锦旗和一份感谢信送到了检察院,感谢信中写着:“贵院姓王的同志是我的救命恩人,除夕晚上我意外受了重伤,是他把我送到医院,还自己垫付了医药费。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是大公无私舍己救人,却不留名、不图利的好人。”当年送锦旗时感人的场面,被相机定格下来,一直保存在宿迁市宿豫区检察院的院史陈列室里。

  守护生命不畏艰辛

  2009年,他因积劳成疾,从检察官的岗位上病退了。喜欢空闲时到古黄河边散步的王爱东发现,由于出门就是黄河,孩子玩水老人钓鱼很常见,加之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强,每年平均有三四十起意外溺亡事件,此外还有少数轻生事件。目睹了这一切的他,没有选择安度晚年,他牵头组建了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在宿迁的古黄河河道附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09年1月2号,黄河水上义务救援队正式成立。拿着一根竹竿、两只救生圈,就这样,他开始了“创业”。2009年的一天晚上,正在河边巡逻的他突然听到“噗通”一声落水声,随后黄河桥上传出急促的呼喊声:“快来人啊,有人跳河啦!”王爱东听到声音后立刻通知了其他救援队员,然后快速跑到事发地点,看到水里扑腾着几个身影。王爱东马上脱去鞋子和衣服,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游到一名女子身边就要往岸上拽。只听那女子嘴里不停喊着:“孩子,我的孩子!”

  “孩子?!”王爱东心里一惊,回头隐约看见水里还有两个小孩的身影,已经开始慢慢往水底沉了。他赶紧把女子交给赶来的志愿者,又钻进水里,往孩子落水的地方游去,从下面把两个孩子扛在肩上,在众人的帮助下把孩子救到岸边。这时,王爱东才惊讶地发现,这两个孩子大的有4、5岁,小的才1岁多。

  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轻生,王爱东想,人命是救上来,人心也得救起来。通过了解,他知道这名轻生的女子因为遭遇到家庭暴力,自己又无依无靠,一时想不开才带着孩子跳了河。王爱东就把了解到的情况报告给了社区民警,并主动要求帮助民警做这个家庭的调解工作。他发挥曾经在检察机关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多次到这名轻生女子的家中进行调解,逐渐缓解了家庭矛盾,最终让这个家庭重新回到了幸福。

  从王爱东组建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以来,单独或率领救援队先后在古黄河上成功救起了214名意外落水或轻生的人,成全和挽救了数百个家庭。为此他受过伤、流过血,住过院,差点残疾,救人时严重扭伤的腰部至今未愈,可当看到被救上来的人和家属感激的眼神,一家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场景,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王爱东很享受奋斗的状态。“我那么努力,不光是为了救人,更想把安全意识传的更远,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守护生命这项永无止境的事业中。”他的行动点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热情,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日益壮大。社会各类爱心人士主动申请加入他组建的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目前团队已建成党员先锋突击队、女子救援分队、技术救援分队等多支分队。花甲之龄的王爱东时刻随身携带着三样东西——手机、对讲机和速效救心丸。其中,手机是生命救援电话不能关机,对讲机是用于与救援队队员保持沟通,速效救心丸则是长期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王爱东为自己准备的“救命药”。王爱东像退休前那样充满活力地“奋斗”着。而这种精神,也让他的人生呈现出一种罕见的生命力。这位病退的检察官,用奋斗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另外一种奇迹。找到一群志同道合者,然后并肩作战,不畏艰辛且甘之如饴。如今,王爱东带领的江苏宿迁黄河救援队已走过13个年头,期间阻止540多起危险事件,在水中完成了上百次生命托举,被当地群众称为“身边的守护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看上去是很普通的人,但他又真的还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这样的事,谁能做到?谁能做一辈子?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检察官的精神——求极致。”2021年5月12日,王爱东应邀为宿豫区检察院全体干警“上了一课”,一位青年干警颇受感动的说。王爱东和他的水上救援队,与检察工作始终密不可分。在宿迁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这位曾经的检察官多次回到他战斗了28年的地方 ,与青年干警倾心交流。“如今的检察官,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青年干警是检察工作的未来和希望,希望大家肩负起时代重任,做一生的奋斗者……”

  2021年3月31日下午,宿豫区检察院联合宿城区黄河水上志愿救援协会举行“水润花开”未成年人帮教项目签约仪式。活动现场,王爱东向被帮教对象介绍了黄河水上志愿救援协会发展历程,并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讲述了救援队十几年如一日,日夜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故事。2名被帮教的未成年人也亲身体验黄河水上巡逻工作,深切感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王爱东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他会真心关爱被帮教的未成年人,以榜样的力量感化教育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为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他还和宿豫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一起将安全知识送进校园。有孩子因围巾卷进车轮遇险,有幼儿错把爷爷的降压药当糖丸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有中学生忘记关煤气打火时引发爆炸……衣食住行玩,处处讲安全,在安全小课堂上,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安全小案例,引发了学生们对安全话题的兴趣。

  “黄河救援队是一个纯公益的志愿组织,多年来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很好的展现了宿迁人民见义勇为的精神风貌。”宿迁市市委书记王昊曾在批示中这样评价说。

  奋斗者,拥有更广阔的人生。从古黄河到运河、骆马湖,从水上到岸上、桥上、楼上、路上……王爱东奋斗了一辈子,他用自己的人生回答了所有人都曾经考虑过的那个问题:一个人要活成什么样子?答案就是,奋斗一生,超越自我。直到现在,他还在奋斗着,做好事不图回报,为人民只讲奉献,一腔热血,大爱无疆,无私无畏。

  编辑:陈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