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陈德军身姿依旧如军人般挺拔;平缓的语速和低沉的语音似乎能够穿透人心;面容和蔼但笑容不多,尤其是在与约见的在押人员谈话时,脸上没有太多表情,让人时刻感受到一名检察官的威严。
1997年9月,陈德军脱下穿了16年的军装,来到当时的宿豫县人民检察院,成为派驻看守所检察室的一名普通检察人员。2004年,随着区划调整,陈德军的职务调整为宿豫区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室主任。2005年2月,因工作需要,他调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岗位仍是驻所检察室,历任助理检察员、检察员、驻所检察室主任;员额制施行后,成为员额检察官。
至今,他扎进“驻所检察”已经22年。高墙深处,他22年如一日的收押释放、法律手续、羁押期限、囚犯伙食、卫生防疫、安全防范、交付执行……
严谨、负责,闲不住
每天早上七点一过,陈德军就要从家里出发,只为赶上看守所每天例行的交接晨会。早接班一结束,他就要和值班干警一一清点核对在押人数,“少一个,就得你进去补上啦。”陈德军打趣道。
话说得轻巧,检查起来可一点也不马虎:宿迁市看守所三十多个监区,正常在押人员八百多人,每人的手续是否齐全,有无错关错放,监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无人员超时劳动现象,医务保障到没到位……仅是例行巡视一遭,一上午就过去了。
“驻所检察不能光坐在办公室里,腿要勤,要往外跑。”陈德军一有空就到在押人员生活、学习、劳动的各个场所转悠,即使不转悠也要时时盯着驻所检察监控室里的一块块显示屏:提讯一行应有2人,律师会见只限于会见手续载明的人员,管教民警是否在岗,是否给在押人员违规使用通讯工具,有没有捎带香烟、食物之类的违禁物品……
当场发现,“就地解决”。陈德军掐指一算,诸如此类的口头纠正,平均一年下来大概也能有个五、六十起。虽然这些口头纠正都不算“案件”,不被检察机关案管系统记录在档从而作为员额检察官的业绩,但他并不会因此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这就是陈德军,负责,严谨,闲不住。在他看来,只要肯用心,驻所检察工作可以说永远也做不完:填报检察日志、表格,巡监,检查收押释放、羁押期限,约见谈话……连喝杯水的工夫都没歇上,时间却已不知不觉蓦然跳到下午——然后,不是紧接着处理尚未完成的事务,就是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仅去年一年,判决书他足足看了一万多份,光是纠正的刑期计算错误就有二三十起。最短的一次刑期错误是一天———虽然只错了短短一天,但陈德军还是在认真核实这位在押人员的申诉后,帮他“找回”了一天刑期,让他少坐了这一天的牢。
严肃、细心,有温度
视野宽阔的操场,空气流通的走廊,一间间由铁将军把门的特殊“教室”……看守所的监区,外表看起来也颇像一所学校。不过,这些“学生”的言行举止必须24小时处在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之下,这是他们触犯法则所必须承受的代价。
想想之前在押人员打架事件,陈德军还是有点气。起因无非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人玩笑开过头,拌个嘴,眼一瞪,噌地就能火气上头,一言不合,马上拳脚相向。看守所的环境相对封闭,生存空间又被强制压缩,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人的情绪很容易被点燃。
在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面前,陈德军往往充当着一位郑重、细心而又亲切的“教导主任”。不仅要经常主动找“学生”谈话,还经常被他们点名约见。有人想咨询法律问题或案件办理进程,有人为反映生活琐事或个人特殊需求,也有人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而会刻意寻求出来透口气的机会……面的这些五花八门的诉求,陈德军的“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和他聊到相熟的在押人员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有时甚至会拿陈德军打趣:等着我们的不过是有期徒刑,可您在这里,却不知道要呆到什么时候,简直跟“无期徒刑”没两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