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王光月谈刑事执行检察:检察侦查盯紧两大类案件,侦办1888人
2025-02-18 10:51:00  来源:

                                  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王光月

文字实录

[主持人] 为迎接2025年全国两会,集中展示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新进展、新成效,并展望检察机关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新愿景,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检察日报社联合组织高检网、正义网开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活动。14:00:18

[主持人]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王光月。王厅长,欢迎您的到来!14:00:46

[王光月]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14:01:15

[主持人] 我们关注到,在此前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上,最高检党组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请问检察机关如何通过“派驻+巡回+科技”机制,在刑事执行检察领域实现“1+1+1>3”的效果?14:01:57

[王光月] 刑事执行检察是刑事检察全流程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最高检党组强调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的监督机制,这是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有效工作抓手。其中,派驻检察室是“阵地”、是基础,重在巩固加强;巡回检察是“利剑”,重在发现违规违法问题,增强监督刚性;科技赋能、数字检察是“手段”,重在提升监督工作质效。2024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最高检党组提出的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着力从几个方面推进刑事执行检察工作。14:02:18

[王光月] 一是持续加强派驻检察工作。加强轮岗交流、充实业务骨干,增加派驻检察人员380余人,增强了派驻检察专业力量。聚焦“减假暂”监督办案业务,认真执行“两高两部”《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等文件,全国检察机关2024年1月至11月共受理假释监督案件1.4万余人,同比上升1.1倍。既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防止“该减不减”“该放不放”。在工作中,完善派驻检察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监管秩序和司法公正。14:03:02

[王光月] 二是高质效推进巡回检察。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最高检统一组织的、对监狱和看守所的跨省交叉巡回检察,实现了省份“全覆盖”。按照中央政法委有关要求,最高检还在河北等6个省的相关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针对罪犯交付执行、教育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项的巡回检察,收到了实效。14:03:33

[王光月]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刑事执行检察厅积极落实“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要求,联合最高检技术信息中心,研发了监狱检察法律监督模型,在天津等地试点应用。目前,有多个刑事执行监督模型纳入了最高检大数据管理平台,供各地使用。“派驻+巡回+科技”,实现了“1+1+1>3”的效果。14:04:17

[主持人]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法治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如何立足自身职能,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实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14:04:40

[王光月] 过去一年,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结合工作职能,找准、找实切入点和着力点,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14:05:03

[王光月] 一是加强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监督,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2024年4月至10月,刑事执行检察厅组织专项活动,对2020年以来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相关案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其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提出书面纠正意见、检察建议3500余件,监督推动执行6亿余元。比如,四川某石材有限公司及其法人代表林某某因犯非法采矿罪被判处刑罚。该案同时涉及多项财产性判项,但判决书中“其余扣押物品由扣押机关依法处置”等表述不清、处置单位不明确,导致企业多部机具被封无法投入生产。检察机关依法开展监督,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依法返还价值200万余元的机具,依法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14:06:03

[王光月] 二是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指导各地依法查办司法工作人员利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影响营商环境相关职务犯罪案件。例如,2024年1月至11月,浙江省检察机关查办相关司法腐败案件41人,占全年同期立案人数的40.6%。指导各地会同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简化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的批准程序和方式,通过会签规范性文件、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等方式,跟进监督社区矫正机构做到既“放得出”又“管得住”。如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怀来县、赤城县三地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签订《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机制》,采取委托监管、异地协查、快速审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做好区域内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及教育帮扶工作,助推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预防再犯罪,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14:07:07

[王光月] 三是用好法律“工具箱”,保障拘役罪犯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但司法实践中,监管机关出于安全考虑,对该条适用往往有所顾虑。我们指导江苏、安徽、海南、重庆、宁夏等地立足检察职能,促进刑法关于拘役罪犯“回家权”相关条款的落实落地。比如,拘役罪犯陈某系某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公司面临倒闭危险,海南省陵水县公安局采纳县检察院的建议,批准陈某离所回家一天。陈某出所后,结清员工工资、供货商货款、补缴税款,并签订了加盟、供货合同,稳定了企业经营。14:08:08

[主持人] 在此前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上,最高检党组再次明确提出,既要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要防止“该减不减”“该放不放”。对此,检察机关做了哪些工作?14:10:52

[王光月] “减假暂”是刑罚执行监督的“牛鼻子”,也是最具司法属性的办案类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我们依法加强对刑罚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深入落实“减假暂”相关制度文件,既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防止“该减不减”“该放不放”。14:11:27

[王光月] 一是强化对“减假暂”监督案件的办理。加强对罪犯计分考核等的监督,按照有关规定对重点对象、重要环节、重大情况开展调查核实工作,促进实质化办理。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针对“减假暂”提出纠正意见1.8万余人。14:12:06

[王光月] 二是监督依法适用假释。针对实践中假释适用率长期较低的司法现状,在2023年最高检首次发布以假释监督为主题的指导性案例基础上,2024年又组织编发了6件假释监督典型案例,进一步厘清争议问题,明确适用规则。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假释监督案件1.4万余人,同比上升1.1倍。指导各地创新监督机制,比如上海市建立“减刑假释白名单”制度,建立专门台账,依法推动适用减刑、假释。14:12:41

[王光月] 三是积极开展“减假暂”检察听证。2024年1月至11月,各地共组织“减假暂”检察听证2393件。北京、天津、吉林等省级院领导、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人带头组织听证,围绕罪犯减刑、假释适用条件、社区矫正监管帮教等重点内容,邀请人民监督员、律师等参与听证,听取各方意见,加强释法说理,案件办理结果得到多方认同。14:14:24

[主持人] 我们了解到,2025年最高检将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新的一年,检察机关将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14:15:49

[王光月] 2025年,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最高检党组领导下,深入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为契机,锚定主责主业,勇于担当作为,进一步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推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14:16:32

[王光月]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参与“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安全防范检察,督促监狱、看守所、强制医疗机构等落实安全防控措施,促进监管秩序安全稳定。加强监狱教育改造和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立足检察职能参与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促进降低重新犯罪率。针对日常监督、巡回检察等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制发检察建议,促进源头治理。14:17:07

[王光月] 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派驻检察室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明确建设标准,采取交流轮岗、同堂培训、业务竞赛等方式,提高派驻检察人员素能。持续开展罪犯交付执行、教育改造等方面的专项巡回检察。选取部分监狱、看守所,对违规“捎买带”、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等问题开展专项的巡回检察。强化科技赋能,统筹推进各省级检察院监督模型研发,提升运用数据发现监督线索的能力。14:17:48

[王光月] 三是提升监督质效。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查,依法推进假释制度适用,进一步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深入落实《关于规范判处监禁刑罚罪犯交付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加强财产性判项执行、刑罚交付执行、强制医疗执行等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适时组织开展案件质量评查。14:18:12

[王光月] 四是锻造过硬队伍。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促进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建好用好巡回检察人才库,注重培育、树推优秀办案团队和优秀办案检察官。加强理论研究,运用刑事执行检察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等平台,合作开展重点问题研究。14:18:48

[主持人] 2024年,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侦查职能,立案查办了一批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办案质效稳步提升,努力维护司法公正、促进公平正义。请问,过去一年,检察侦查工作有哪些新的发展和变化?14:19:41

[王光月] 最高检党组关于检察侦查的功能定位是十分明确的,“检察侦查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权,是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法律监督的重要保障”,强调检察侦查“依法稳慎,务必搞准。”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1627人;对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决定机动侦查,依法立案侦查261人。合计侦办1888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143人。14:20:39

[王光月] 一是突出办案重点,提升办案质效。重点查办了刑讯逼供、虐待被监管人等侵权类案件;与虚假诉讼、“纸面服刑”、涉黑恶“保护伞”、跨区域逐利执法相关联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民事枉法裁判、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渎职类案件。同时加强监检衔接和内、外部的制约监督,确保案件质量和办案安全,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14:21:11

[王光月] 二是突出专项带动,服务工作大局。结合中央政法委执法司法专项检查和检察机关自查整改,集中摸排和梳理检察侦查案件线索,2024年3月至5月集中立案侦查524件724人;结合虚假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侦办了一批案件。14:22:13

[王光月] 三是突出专业化建设,加强组织保障。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目前有部分省级检察院和地市级检察院专设了检察侦查机构,通过建立侦查人才库,以及通过一体化办理跨地区重大、复杂案件,逐步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小而精干的检察侦查队伍。14:22:51

[主持人] 2025年,检察侦查工作如何开展?请介绍一下主要的工作计划。14:23:44

[王光月] 202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检察长会议、全国两会等会议精神,坚持“依法稳慎、务必搞准”,自觉服务保障诉讼监督,注重办案质效,一体抓好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推动检察侦查工作行稳致远。14:24:07

[王光月]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细化工作程序。从线索管理、调查核实、立案、制约监督等全流程细化办案程序。配合推动完善检察侦查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研究优化职务犯罪线索管理机制,实行集中、专门管理,厅局级要案线索向最高检报备。14:25:09

[王光月] 二是突出查办重点,提升办案质效。集中侦查力量,重点查办刑讯逼供、虐待被监管人等侵权类案件;与虚假诉讼、“纸面服刑”、涉黑恶势力“保护伞”、跨区域逐利执法、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纠纷相关联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渎职类案件。坚持“省级院为主导、市级院为主体、基层院为基础”的一体化办案格局,严格规范基层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省级院要从人员力量、办案经验等方面严格筛选把关,报最高检备案。结合案件指导开展动态评查,实行过程控制,引导高质效办案,努力做到“立得住、诉得出、判得下、效果好”。14:26:16

[王光月] 三是强化专业保障,夯实发展根基。推进侦查办案区建设,确保办案安全。建好用好检察侦查人才库,规范人才调用。深化检校合作,推动建立检察侦查研究实训基地。加强系统培训,逐步打造政治坚定、业务专精、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检察侦查铁军。14:26:57

[主持人] 好的,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王厅长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各位网友关注。14:27:20

  编辑: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