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资深骗子重操旧业上演“二进宫”
2020-09-10 17:02: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在2018年10月10日,解某被宝应县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2020年3月30日解某刑满。重归社会的他因手头紧张决定“重操旧业”。

  解某在网络上下载了大量制作工艺品的视频,发布在自己注册的“江苏某某工艺品有限公司”抖音账号和微信朋友圈,并谎称公司招工,为了确保行骗不易被发现,解某选择的诈骗对象都是老年人。

  坐等“鱼儿上钩”

  没过多久,50多岁的房大妈和徐大妈找到“解老板”应聘,“解老板”喜不自胜,哄骗她们:“公司正在申领营业执照,马上就开工。你们如果要来上班,需要准备好身份证,登记后可以享受公司福利,凭新手机号和新银行卡每人可获得价值3000元的手机一部,或3000元超市卡一张。”

  房大妈和徐大妈得知公司有这么好的福利待遇,立即按照“解老板”的要求办理了新手机号和银行卡。随后,“解老板”便以办理购机手续、修改银行卡绑定手机号等借口,将她们骗到某手机店。房大妈和徐大妈按“解老板”的指挥,配合店内工作人员拍照、填写个人信息,不一会就办完了购机手续。

  “公司福利”是贷款

  原来,“解老板”为使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他事先踩点时告知手机店自己会通过手机贷款来替员工购买手机,再由自己来还贷款。当房大妈和徐大妈沉浸在要拿到“公司福利”的喜悦中时,“解老板”再次来到手机店,跟店主协商说员工不想要手机,想要超市卡,随即将被害人贷款购买的手机以2300元的折旧价卖给了手机店。

  在后期的诈骗中,“解老板”直接省去了到手机店折旧出售的程序,找来手机贷款业务员,向他们询问员工如不想要手机改拿超市卡将如何操作?业务员便通过虚拟手机店为中间媒介,以被害人的身份信息走分期贷款购买手机的流程,当场直接套取现金。

  老年人要“擦亮眼”

  通过上述方法,解某共骗取人民币16726元。正当“解老板”挥霍着“员工福利”时,一名被害人的女儿看到老人手机上催款短信后发现端倪,报警后案发。宝应县检察院以解某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7月29日,法院考虑到解某系累犯,曾以同样的方法实施诈骗,判处解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想凭借小聪明弄钱花的“解老板”,在出狱后不到4个月,又回到了监狱。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不断变换,老年群体成为诈骗案件的“易发区”。预防诈骗,需要老年人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遇到“福利”“回报”等字眼时,要格外注意。

  警惕几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

  优惠购药类诈骗。此类骗局常以免费体检、专家会诊为名,忽悠注重健康、享受生活的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名医健康讲座”,并邀请“奇迹般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诱导老年人购买“神效”药品或理疗器械。

  高收益投资类诈骗。骗子自称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或银行理财经理,向老年人推出高收益产品,引诱渴望借投资赚钱的老年人购买。他们在帮助老年人操作手机购买理财产品时,偷偷将老年人账户上的余额全部转出,随即人去楼空。

  参与分赃类诈骗。此类骗局多以捡到贵金属、珠宝等贵重物品为诱饵,让“见者有份”的老年人参与分赃,然后骗子以分赃现金不足为由,提出由老年人拿出自己的现金或贵重物品作为抵押,保管捡到的“贵重物品”。其实,所谓的“贵重物品”,要么是假货,要么早已被掉包。

  冒充熟人诈骗。骗子紧盯老年人晚年孤独、渴望亲情的情感需求,采取“情感侵入法”,先故意装熟人,打电话嘘寒问暖,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过一两天,再打电话借钱,甚至以老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理由,要求老年人转账救急。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此类骗局打着政府权威部门的旗号,如以公检法机关名义,通过电话、短信方式编造老年人犯罪的虚假涉案情节,在老年人回拨电话询问时,骗子便恐吓并哄骗老年人将名下的存款转入虚假的“安全账户”。

  编辑: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