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拓展“检调对接”模式
本报讯(通讯员 黄喆)2019年,连云港海州区检察院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提高运用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为目标,在创新赶超上下功夫,通过拓展工作模式,将单一模式向多措并举拓展,彰显“检调对接”工作的灵活性,不断推动“检调对接”工作深入发展,实现调解成功率从63.3%上升到87.5%,努力成为和谐社会的保障者和建设者。
线索收集工作,由单一的刑检部门移送,向当事人自行申请转换。今年以来,海州区检察院通过信息化引领检调对接工作,率先在全市建成检调对接菜单式服务微信平台,突破以往检调对接案件均由刑检部门移送导致案源匮乏的瓶颈。检调对接菜单式微信平台服务是指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后,案件承办人即可引导当事人通过进入该院微信平台,填写个人相关资料后,申请选择一名或多名外聘调解员参与调解。检调对接菜单式服务微信平台运行以来,该院的检调对接案件数由原来的10件上升至16件,调解成功率从63.3%上升到87.5%,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选择。
调解人员组成,由检察官主持调解,向社会化、多元化拓展。一是通过人大、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协调促调解。人大、政协委员等具有一定的社会威望,人民监督员是群众可以信任的群体,既可以监督我们的工作,又能公正调解好矛盾。二是邀请第三人参与。该院专门聘请司法局一名具有多年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该院的专职调解员,利用道义、亲情感化,促使涉案人员自愿达成和解。自6月参与调解工作以来,已成功调处4件轻伤害案件。三是聘用专门调解员参与调解。今年,海州区检察院引入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8名人大代表、8名人民监督员、3名心理咨询师、3名坐班律师作为检察机关的外聘调解员。根据当事人、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坐班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协商调解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并根据检察机关的办案期限确定调解期限。
调解过程,由仅双方当事人参与调解,转为公开听证方式。针对不同的案情,除涉及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案件调解,该院采取通过在网上公开案件的事实、证据的作法,详细的阐述法律依据,消除当事人的对调解人员的不信任以及法律认识的误区,更公开透明,以求理解促调解。近日,犯罪嫌疑人许某某故意伤害案,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通过微信平台选择路南街道公园社区书记杨秀、心理咨询师焦新艳、坐班律师孟少宁等人参与调解,获得调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