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峻琦)文书鱼贯而入,星罗散发,案管人少,难以一一送达。取好没、送到没若记不清,急用时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案管部门负责人沈彦娟却无此烦恼,2019年6月上线的文书“云柜”正是她的“破局之匙”。
“这些年战战兢兢,生怕哪天弄丢一份重要文书”,从事检察工作17年,沈彦娟深知文书“流转之滞”,“惯常是‘人人交接’,留痕全靠手动,工作量大不说,还容易出错,书记员是否拿到文书,时间长了说不清”。怎么解决?2019年年初,吴中区院将目光投向智能设备。
经过5个多月的筹备,文书“云柜”正式落地,实体柜置于案管办公室,外观类似快递柜。文书进入案管后,系统自动读取“大统一”内的案件信息,“一键生成”各类数据,并为每一份文书配备一个条形码;工作人员将文书厘清,将条形码贴在文书上,一齐放入“云柜”,系统自动上传案件名称、文书名称、存入时间、柜号;书记员收到文书流转提示,来到“云柜”前按图索骥,找到文书,扫码带走,全程不到半分钟。
在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下,文书送抵时间、取走时间、有无遗漏、是否超期全由系统自动生成,工作人员只需“照章办事”,即可实现全程留痕。文书“云柜”使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监控更“有章可循”,系统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数据比对,起到网上巡查的作用,通过文书材料实际流转的时间节点,辅助案管部门实时、动态跟踪监控办案期限、办案程序,并及时提示、防控……
“案管部门是业务监管枢纽部门,我们希望创新‘指挥交通’的模式,兼顾效率和规范。”沈彦娟说。据悉,文书“云柜”每天的吞吐量近百,一方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效,另一方面规范操作和核错改错流程,强化承办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