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大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天蓝地绿水清人居环境
2019-07-02 11:52:00  来源:

  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统筹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

  以红线管控为基础,建设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该区构建“三横两纵”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保护,全区省级以上生态红线面积1212.66平方公里。境内建有珍禽和麋鹿2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140余种,麋鹿数量4556头,占全世界的60%以上,麋鹿头数、野生种群、基因库均为世界第一。开展湿地原生态保护和湿地文化研究,投资2000万元建设野鹿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生物遗民研究所,普查研究保护湿地动植物841种,野鹿荡被确认为沿海地区首个“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

  以转型升级为导向,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智慧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电产业园建成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园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建成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园。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高效、休闲、特色农业集聚发展,2018年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7万亩,粮经比5.8:4.2,位居盐城第一。通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七彩花田获评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丰收大地创成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以“263”行动为抓手,构建天蓝地绿水清的人居环境。实施“蓝天”工程。持续提升化工园区废气整治,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的在线监控平台,建成28台RTO废气焚烧炉和1套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年减排VOCs约1.5万吨。去年,该区PM2.5年均浓度41.7微克每立方米、下降3.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7.7%、提高1.5个百分点。实施“碧水”工程。强化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城市污水沟河整治工程建设,建成9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全区小康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14.2个百分点,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连续四年获评全省第一等次。实施“净土”工程。建立了63家重点详查企业、32家重点监管企业台账,按照边调查、边应用、边风险管控的要求,对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环境风险高的地块及时管控,防范环境风险。

  强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该区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区域必须管环保”的要求,细化落实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丁晓萍 曹嘉庚 施婷婷 张志海)

  编辑: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