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潘唐玮 本报记者 陈坚
10个月,收案3586件,结案3241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8.83天,民商事二审调撤率34.57%,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无一信访投诉……这是无锡中院速裁团队自去年11月成立后取得的成果。无锡中院理清理顺审判模式,立足人员配备、案件分类、科技助力,加快简案审理速度,力求案结事了,减轻了群众诉累。
在“人员”上找突破
配强团队办熟案
在用人选人上,无锡中院速裁团队突出高标准配置,打破了庭室界限,在中院全体员额法官中抽调办案效率高、能力强的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组成三个速裁组,并根据速裁团队特点分别承担“交通事故责任、产品责任及保险纠纷”“涉及合同类的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纠纷”“涉及婚姻家庭纠纷及劳务合同等纠纷”这三类案件的审理工作,其他适合速裁的案件随机分配,全面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理念。
每个速裁组采用“1+1+1+2”的模式,即由1名团队长、1名主审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构成,直接对接立案环节进行疏导,充分发挥案件快速裁判作用。
“中院在速裁团队的配备上不仅考虑到法官办案专长的互补性,同时也很在意年龄上的老、中、青搭配。这样的团队构成,兼顾了办案经验与精力,既保障了办案质效,也有利于青年法官的培养。”无锡中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徐振华介绍。
在“案件”上做文章
多案同审办类案
“没想到中院也支持我们的索赔,涉及到我们小区几十户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感谢法官。”2018年2月9日下午,江阴某小区的居民朱某宏、陈某等人拿到无锡中院维持原判的民事判决书激动地说。
至此这起涉及131户居民的房产纠纷案件顺利结案。而令人称奇的是,涉案开发商主动联系其他具有同样层高误差但未提起诉讼的居民,并以法院判决为参考进行了相应的赔偿,原本也会进入法院的案件就此消减。
“这些案情相同,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涉及到层高误差的住户有好几百家。”速裁组法官李飒说,“这些案件一般都是一批一批地到法院的,如果每个都单独开庭,单独作调解,对双方当事人的物力、精力、财力都是一种浪费,也不利于案结事了。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为该小区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比较合理的参考。”
为减轻当事人诉累,让当事人真切感受“无锡速度”,无锡中院速裁团队采取类案集中送达、审理的方式,多案连审,多案同审,审判效率大幅度提升。
按正常案件流程,从二审立案到结案需要60余天的时间,假设达不成调解协议,法官及时判决后被告不履行裁判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申请人又要申请执行,这种情况下时间将会再次拉长,不利于保障百姓合法权益。
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案件的当事人拿到2万余元的调解款后,喜出望外地说:“无锡中院法官的办事效率非常高!我原以为二审会比一审时间长,并没有指望这么早拿到赔偿款的。”
“我们仔细分析当事人的诉求、揣摩当事人的诉讼心理制定了调解方案。庭审时直接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不到十分钟双方达成一致,二十分钟就结束了全部审理工作,实现了案结事了。”速裁组法官张朴田告诉记者。
这样的场景在无锡中院速裁组已经屡见不鲜。速裁案件为何能“速”?这得益于无锡中院制定的速裁案件分案、审案规程。无锡中院速裁组指派专人按照相关要求将二审案件分流至相应的团队,对于二审系列案件、人数众多诉求一致的群体性案件,以及关联案件交由同一速裁团队、同一法官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