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深入文化改造 发挥教化功能
2018-10-30 16:34: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溧阳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 吕长寿

  今年以来,溧阳监狱认真贯彻全国监狱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落实见效,努力拓展文化改造的教化功能,发挥文化改造规范、自律、熏陶、导向作用,营造“守法明理、尚善求新”的浓厚改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成风化人,促进服刑人员踏实改造、走向新生。

  不断丰富文化改造内容

  弘扬先进文化。以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年度课堂化教育的重点内容,由监狱讲师团成员分类制作教案,开展巡回授课。精选《厉害了,我的国》、《不忘初心》等数十部爱国主义影视片,定期在“求新台”播放,并开展“观影评说”主题征文,引导服刑人员体验崇高、增进认同。邀请中国好人缪小福、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全国全军英雄集体代表陈柯等先进模范来监宣讲,用鲜活的价值观激发服刑人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传承传统文化。围绕“学贵有恒”“修德立行”“诚实守信”等传统文化篇目,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让服刑人员在春风化雨中守礼明智。结合每日《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章诵读,举办朗诵、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文化的感召力。依托“求新文化技术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茶艺、舞狮、围棋等古典精粹相融合,促使服刑人员扩展心胸、颐养性情。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邀请亲属来监参加“家文化”主题帮教活动,引导服刑人员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培育法治文化。开设法治讲堂,发放普法读本,为服刑人员解读法律知识和刑事政策,教育服刑人员学法知法守法。坚持将法治文化纳入监狱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公正文明执法,引导服刑人员认清法治的价值尺度。鼓励服刑人员兴趣小组自主设计有关法治的标语牌、宣传栏或书法、漫画等作品,增强法治文化的感染力。与地方司法局联合开展“一监区一律师”结对行动,实现法律咨询和援助的常态化、规范化。

  积极拓展文化改造载体

  打造文化改造品牌。确立“求新”文化改造品牌,体现“求改、新生”的改造宗旨,彰显“守法明理 尚善求新”的改造理念。依托溧阳监狱竹、茶、山、水四大特色地域文化,设计“进学、明理、崇法、弘德”四大文化改造主题,与监狱“守法明理 尚善求新”文化底蕴相融合,与监狱“进学致新、明理上新、崇法立新、弘德养新”的“四新”改造文化相辅相成,力求用文化凝聚起服刑人员求改向善的精神动力。

  优化文化改造环境。坚持寓教于“景”,监内公共区域设有文化广场、亲情园等文化功能场所,监房分区打造通道、大厅、照壁和监舍等四部文化,通过书画、雕塑、诗词、主题LOGO等元素,将时代先进文化价值、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地域文化特色、矫正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感召罪犯守法明理、尚善求新。提炼监狱特色文化改造内涵,命名楼宇道路,景观场所,赋予“楼、景、路、区”教育气息和文化寓意。

  完善文化改造设施。结合文化改造需要,设立文化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教育改造成果展示中心和警示教育中心等,努力拓展文化改造阵地。完善监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谈话室功能设置,规范监区文化宣传标牌、狱务公开栏布建,推进文化改造资源向监区前置。常态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入监宣誓、出监宣誓等仪式,激励服刑人员增强自新信心。

  致力探索文化改造方法路径

  汇聚文化改造资源。联合地方教育部门和社会院校成立“求新文化技术学校”,与地方司法局、团委分别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和“红飘带”社会志愿者工作站,定期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文化帮教、就业推介,服务服刑人员改造。邀请高等院校、文化团体、先进模范等社会人士,送“法”、送“书”、送“艺”进监,传播文化正能量。在中国传统佳节,邀请家属代表来监开展帮教,通过亲情文化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

  鼓励参与文化建设。成立“求新编辑部”,鼓励服刑人员在民警指导下参与“求新报”“求新网”“求新台”等创作工作,增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建立民警文化工作室,加强对服刑人员兴趣小组的专业指导和文化引领。探索“一节一会一展”活动模式,每年定期举办服刑人员文化节、文艺汇演和优秀改造成果作品展,通过服刑人员自编自创自导自演,激励服刑人员加速改造。

  发挥文化改造作用。弘扬改造正气,组织服刑人员诵读国学经典,开展集体读报学习。每月评选“优胜小组”“改造之星”,促使服刑人员在希望中改造。组织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节目,讲师团定期宣讲励志典型,以时代楷模和身边榜样引领服刑人员向上向善。

  编辑:刘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