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体检行业也该做个全面“体检”
2018-10-30 15:31: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曙明

9月26日新华社报道,“一年一次体检”已成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标配”。目前,市场上的体检项目越来越多,有的价格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体检有过度检查之嫌,有的体检花了钱却连已有问题都没查出,还有一些体检机构的医护人员资质存疑,甚至有护士代替医生上岗的现象。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舍得在这上面花钱,这是好事。花钱越多,体检越全面,发现问题预防、治疗也就可以越及时,对于多数没有太多医学知识的人来说,这么想很正常。然而,一些时候,咬牙花的大笔钱并未产生应有效益,“豪华体检”只是“看上去很美”,这恐怕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现实中,体检者和体检机构之间白纸黑字签合同的并不多,但前者花多少钱,后者保质保量做哪些检查,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存在事实上的合同关系。不过,由于多数体检者医学专业知识欠缺,双方地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新华社报道披露,一些体检机构收费标准混乱,不少暗藏重复收费现象。比如,在某民营体检机构的项目价格表上记者看到,腹部彩超120元,膀胱彩超和前列腺彩超分别80元。而据医生介绍,腹部彩超已经包括膀胱彩超和前列腺彩超,这其实是一项检查,在三甲医院做只需140多元。医生介绍了,我们明白了,但如果对方存心弄更多“猫腻”骗我们,多数人还是看不出来,仍然只能是人家要多少钱就乖乖掏腰包。

  除了上述“收费陷阱”,新华社报道还披露,一些体检有过度之嫌。不少体检项目都包含肿瘤筛查,有些需要采用CT、核磁共振等手段,但这样频繁的检查对身体健康不利。对于这些检查项目,正规医院医生会采取非必要不查原则,但有些体检机构却极力宣传,怂恿体检者去做。这是不负责任的。

  体检过程中,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钱我一分不少给你,你给我好好体检”,这是体检者最起码的要求了吧?但就是这最起码的要求,有时也无法实现。根据原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机构中负责签署健康体检报告的医师,应当具有内科或外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健康体检项目结果应当由负责检查的相应专业执业医师记录并签名。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民营体检机构从事体检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并不具备相关资质。广州一家体检机构部分B超检查报告未经医生审核,竟由其他医生“冒名”发出。这样的体检报告,如何能保证质量?

  如果体检不能保证质量的结果只是“破财”,花一万块钱只享受到两千元的服务,也令人不爽,毕竟不至于有灾难性后果,但对于少数人来说,不负责任的漏检、误检导致的后果却是无可挽回的。报道举了江苏吴先生的例子,他于2017年4月28日在苏州一家体检中心体检,体检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然而6个月后在医院确诊为肺癌中晚期。确诊后吴先生发现,当时体检的CT片子就已经有肿瘤,但是体检中心的报告上没有显示,也未及时告知。体检反而贻误了癌症治疗,体检中心罪过不小。

  针对上述乱象,有专家呼吁单位和个人应摒弃“套餐越豪华、价格越贵越好”的观念。这固然应该,但具体操作中,缺乏医学知识者恐仍难以把握其中的度。相关管理部门牵头,给体检行业做做“体检”,不无必要。有无过度体检,收费是否合理,体检过程、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事关人民健康的大事,不能有丝毫马虎,做得好的留下,屡教不改的及时逐出体检行业。

  编辑:刘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