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

  “来咱农家乐的人必须到试验田看看,这么安排咋就不行?”翟老汉拍着桌子说。

  “爸您别生气,我知道您的意思。可人家城里人来咱们这,图的是亲近自然,吃地道的农家饭,非让人家去干农活,未免强人所难吧。”

  翟老汉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他今年六十出头,年轻时当过几年兵,复员回村后进了村里的林业队。因为细心好学,没几年他就掌握了果树栽培和管理的技能。这些年,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撂荒的土地越来越多。翟老汉看着心疼,便挨家挨户问能不能承包人家的荒地。就这样,翟老汉归拢了50亩荒地,建起一片大果园,种上杏、梨、苹果、桃、山楂、核桃等树苗。果园坐落在村后一处梯次分明的丘陵上,近两万株苗木全靠翟老汉从村里一担担挑水来浇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却乐此不疲。

  驻村干部帮村里修了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村里的道路也进行了硬化。在县城上班的儿子说:“现在交通方便了,采摘季节不如开农家乐搞观光采摘。”翟老汉觉得这想法不错,便参加了乡村旅游协会,成了民俗旅游接待户。

  翟老汉八岁的孙子有次周末回来,跟着翟老汉去果园。望着满树的果子,小男孩天真地问:“爷爷,您是每天飞着管理果树吗,像超人一样?妈妈说,您天天生活在世外桃源里,像个老神仙。”翟老汉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别说孙子了,就连自己的儿子,上学后也基本断了和土地的联系。农耕的乐趣和艰辛只有亲身体会才能了解啊。

  孙子的问题让翟老汉有了新的想法。他在果园忙了好些天,规划出一片试验田,想让来采摘的城里人亲身体验耕作。

  可惜,家里人并不支持这个计划。翟老汉心里憋屈,吃过午饭就去了果园,一直待到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给每棵果树都披上一件金色的衣裳。翟老汉痴痴地看着,轻轻叹了口气。

  “爸,听您的,我明天就在咱家的宣传网页上加一条:来果园的客人都得先到实验田参加劳动,然后再采摘,果品计价时可视之前的劳动强度给予优惠。”不知何时,儿子来到翟老汉身旁。

  “这就对了!”(王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