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夯实新时代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18-12-11 09:58: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今年以来,苏州监狱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监狱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方位,把握新要求,探索新路径,努力在统筹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落实见效上出实招、闯新路、解难题,为在新时代高质量建设现代监狱夯实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提升监狱改造工作效能

  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必须准确找到突破口,务实、创新、精准发力,努力探索政治改造统领有力、五大改造协同发力的新路径、新实践。

  始终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编制服刑人员政治改造读本,充实政治改造师资库,探索建立政治改造课程体系,将政治改造贯穿服刑人员改造全过程。丰富爱国主义、宪法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治改造内容,张贴政治改造标语,悬挂道旗、文化灯箱,制作宣传栏,营造浓厚的政治改造环境。组织服刑人员每周升国旗唱国歌,开展“革命红歌会”“学十九大,谈改造规划”演讲等活动,提升政治改造的仪式感。强化宪法主题教育,开辟法律学堂,组织晨读宪法,举办宪法知识竞赛,引导服刑人员尊法学法懂法。

  牢固确立监管改造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严格监管的改造功能,严格执行服刑人员一日改造规范、板块移动等要求,组织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学习班,增强行为约束,提升服刑意识。强化功能监区建设,综合服刑人员危险程度、文化、年龄、健康等因素,对服刑人员细化分类、适时评估、定期跟踪、动态调整,建立起长效、动态的分管分押循环模式。强化执法留痕,规范证据保全中心、标准化讯问室使用管理,构建系统化的执法数据采集、搜索、分析系统。

  充分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作用。整合服刑人员评估中心和教育监区职能,推进“教育云平台”载体建设,深化“个别教育日”制度,建设“智慧教室”,探索“学分制”教育模式,打造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指挥中心”。全面搜集服刑人员改造全程的奖惩、学习、劳动等各类信息,力求形成完整的个人矫正数据“链条”,提高服刑人员评估和矫治精准度。强化社会协同,拓展社会帮教渠道,充实帮教师资库,形成监地改造合力,增强服刑人员的矫治效能。

  积极拓展文化改造的教化功效。拓展文化改造阵地,建立监狱电视台,开办“网上书城”“姑苏新声”杂志,深化监区个性化文化长廊建设,设置有吴文化特色的文化标识。打响“崇文习艺奔新生阅读节”品牌,举办体育竞赛、艺术节、配音秀等文化活动,规范建设监区舞狮、书画、乐队等特色队,通过文化浸润矫正服刑人员恶习,发挥文化在服刑人员改造中的引导、净化和激励作用。

  切实发挥劳动改造的功效。科学评估和引进服刑人员劳动改造项目,努力提升服刑人员劳动素养,把职业技能培训贯穿于劳动改造全过程,努力将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具有正确劳动观念、良好劳动习惯、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积极开展刑释前就业指导,组织就业推介会等活动,加强与社会安置帮教的对接联动,为服刑人员刑释后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坚持统筹谋划,夯实监狱改造工作的基础

  夯实安全基础,争创最安全监狱。探索构建全时空、全要素、全领域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一体运行的安防模式。深化大数据思维,系统搜集、分析服刑人员改造生活各类数据,定性、定量研究服刑人员言行规律,深挖整治危险隐患。改革狱情搜集研判模式,常态化实行监区“15分钟”日研判机制,把分析对象细化到个体。加强联合实战演练,延伸警务协作领域,针对薄弱环节常态化开展各类狱情模拟演练,主动寻找整改监管漏洞,夯实安全根基。

  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建设“智慧监狱”。以深化监狱智能管理大平台、警务通讯等系统应用为抓手,探索构建智慧警务,着力实现民警执法执勤、警务管理与现代科技信息化不断融合。分区部署“红外热感应围栏”,建立区域无人机侦测预警系统,升级智能数字监控“天眼”网络,努力发挥指挥中心效能。积极拓展数字监控应用,引入智慧触摸屏、智慧机位等智能终端,强化前端信息自动采集,努力提升智慧安防水平。

  建强人才保障,着力打造“三化队伍”。强化党建引领,强化民警队伍“三化”建设,开展“强化履职 严格制度 确保安全”主题活动,引导民警严守纪律规矩。建强基层组织堡垒,规范组织生活开展,强化“两个责任”落实,提升廉洁风险防控能力。深化警队制改革,积极探索分工规范、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队伍分类管理机制。强化职业保障,完善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提升队伍整体效能。深入推动警察文化年活动,强化队伍职业意识,提振队伍士气和凝聚力。丰富民警教育培训、业务实操、实战演练等手段,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民警队伍。

  苏州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 沈德明

  编辑:杨煊宇